"

业力

"

业力梵文是 कर्मन्,一指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二指婆罗门教、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来自婆罗门教术语,后被佛教所引用。其作为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业力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可配合缘起论与无始无明化世界。佛法所说的业力,根据行为属性,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之分;根据受报与否,有定业、不定业之分;根据受报范围,有共业、别业之分;根据受报差别,有引业、满业之分。其中,善业、恶业分别由不同行为构成,比较容易理解。

业力——善恶报应之力

业力——善恶报应之力

佛教对业力的释义

业力是佛教中术语,就是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出现的结果会影响自己的命运的说法。业障在佛教中常见的。那你知道什么是业力呢,什么是业障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业障和业力的概念

十六品主要让我们能明白什么是业障,什么是业力。这里有个细分的概念,业障是指我们主观意识的认识和执著,业属于惯性,障属于意识的不明了。因为你有固定的意识,这个固定的主观观念意识的延续,导致了你对新的东西或者对你的意识心当中所不能了解的事物也好人也好产生所谓的障碍。业障是没有所谓来由的,空穴来风,本来是没有的。我们对任何人和事物的判断完全是一种无明,何谓无明?你所谓主观意识的观念从根本上说是子虚乌有的。

探其究竟,好坏观念从哪儿来?作为人类世界跟动物世界,我们觉得人是天地万物之灵,好像人是世界的主人一样,动物伤害人,你说它是善是恶?作为它来说,比如老虎吃人是维持它生命延续的方式,它就那种轨迹,就那种业力,它去伤人或其它动物的行为不存在业障而是业力,它不需要加主观的意识,套观念在上面,所以称为业力。老虎由业力起现行作用,所以见到肉它就要吃。它伤人这个行为,作为人来说肯定要打它了,这就称为业障。因为人有观念“它不能伤害我”,套个观念“这老虎太讨厌”。作为皮毛商人、中药材商人或者作为猎户来说,他看见就会欢喜了,“财富来了”。

老虎有啥观念,它觉得那是应该的,就像我们要天天吃饭一样。我们生来就会吃,生来就要吃饭的观念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叫业力循环(业力种性现行)。什么叫业障开始了?人生在南方有个认识“我在南方”,南方有南方的饮食习惯、思维习惯,全部都出来了,这叫业障。长大记事了跑到北方来,“我在北方了怎么怎么”,因为你有南方的习惯,没有办法体会北方的事儿,这就叫业障。习惯在执著在延续,这种潜在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意识觉性。

我们修学佛法般若空性的人怎么认识理解业障和业力?那就是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行为导致业力的运行,不要认为行为过去了,就没有力量作用了,不是。比如我们吃饭的行为,吃过去以后力量还在作用,你会觉得饱,这是业力作用,你会回味“今天吃得不错”,这就叫业力。业障跟业力基本上是分开的,这叫理和事,理事是圆融的,一体不二境界。

业力还有一个现行,到吃饭的点肚子饿了,开始进行吃饭的行为,完了以后饱了,你说知道饱和知道饿的那个东西他吃了没有?他并没吃,为啥他知道饱了呢?其实他也吃了,他是以意为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禅悦为食,法喜充满。他也饱,我们经常说的精神食粮。一个人很有品味,品德很高尚,人家不需要很低级的东西充实他的内心世界,这种人注重的不是常人认为的好东西,他叫以意为食。

再比如我们看一件东西,眼耳鼻舌身统统都在“吃”,看一会儿眼睛会累,那就吃饱了(你的眼根其实就在吃)。佛家讲的食比我们意识层面理解的食的概念要广,是一切有为现象生命维持的本来(根本),菩萨以禅定的喜悦为食。你念一会儿佛,念的心情愉快身心轻安,挺舒服,好像也没有饿也没有啥的,那就是禅悦为食,以意为食。这种现象其实我们生活当中统统都存在的,而我们只是注重粗鄙食,欲食、触食、思食、受食,一共四种食,浮尘六根依这几种东西才能生存下去。

业障和业力的概念

佛证入圆满的空性会怎样呢?这些作用都会静止下来,进入绝对时这些是静止的状态(没有生灭)。没有说我还需要怎么样,他不会有缘起的建立。他是观察缘起,了知缘起,但是他可以不用缘起的建立,所以他叫寂灭,永入寂灭。你说“佛为什么能观察缘起,但是又可以不用建立缘起?”他要建立缘起的话又进入轮回了,这叫究竟极处。你说“他修行怎么办呢?碰到这些东西该怎么说呢?”你要明白,我们这些众生,比如人类的某些观念,都是自己主观意识上的东西,我们要把业障清净下来。为啥讲能净业障分呢?我们能觉的心去觉悟正确的东西,符合真理的观念,这样你的业障就了了,就得以转化了。

比如学佛的观念,一般人只要认识佛法或者听说过,他都会给别人说他信佛,现在说信佛的人很多,但信的程度截然不同。比如今天咱们定佛像的那家,他也信佛的,信佛他去卖佛去,那都是自己的观念。在他眼里头不是佛是货物,但是蕴藏在这些观念里别的因果附载着就会出来了。因为那是佛像,你要卖就叫出佛身血,这对没有真正圆融空性的人决定好过不了。

我认识的一家流通处,头一年火得很,卖香卖佛像,请东西都上他那儿请,谁也不还价,真是赚了钱了,盖了一个大院子。第二年,他家连着出了几个事。人是没有好坏之说的,好歹他信佛,但是他自己的因果就要背了,家里出了很多事,这就是他的业障,业障导致业力。《楞严经》里讲过,贩卖如来形象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敬。这个事,我们专门问过很多上师,藏地的那些高僧,藏民的佛像是不卖的,他可以送给你。你到人家寺院里头,你自己去布施啊去供养佛菩萨,那是你发心,但是佛像绝对不是卖给你的。

佛祖以他清净的智慧观察得到这些道理,我们没有智慧只有去信佛,皈依佛所讲的法理去运行自己的生命轨迹。我见了很多人,但凡去卖佛像,他家的事一定不顺。真的,从佛像身上取利,业障是最重的。佛是人天导师啊,诸佛菩萨的圣像是绝对真理的象征,你把他身上拿来取利,你有多大本事啊?无异于你跟总书记开玩笑,当面骂他,“我割你块肉行不行?”总书记一定哼哼笑你神经病。

拿佛菩萨的圣像去经营取利甚至作为艺术品都是罪过,他们现在做的那些佛像,有的做半截,光有头没有身子,都是很造业的。你不要以为佛菩萨的像没有什么利益,利益大得很,因为他是绝对真理的象征,你把那个观念不当回事,那你就会生出很重的业障。观念的错误,行为不在于做得多做得少。我只卖佛一尊啊,不在这个,主观意识关系面太广了,关系到方方面面,佛菩萨的圣像是十方都尊敬的,一切众生的皈依处,你等于把一切众生得罪了。就像你要跟总书记干仗,等于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得罪了。佛菩萨的圣像不是代表他个人,他代表修行的法门、真理,是所有众生要依止的地方,他是众生依怙主!

我们要知道业障很厉害,业力可以修正过来。业障要是不清净的话,业力没有办法转过来。我们成天说自己业力重、业障重,因为你还是拿做人的人性观念看待这一切问题的时候肯定是业障重。我们要修行、要觉悟佛法的时候要清净业障。啥叫清净业障?把自己过去的观念完全看破,完全换掉,以佛法的智慧真理来庄严自己的身心世界,那就叫真正的能净业障。

业障和业力的概念

以上就是对业力和业障是什么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就是在生活中虔诚的供佛,用心坚持的去修行,经常的做好事,都是可以对自己以后有好处的。

...查看更多
佛教之中业力是什么?

业力是指行为上,思想上还有言语等各个方面所表现的能力,是佛教中的术语。业力是有很多种的,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正确的修行,这样才是对师兄比较好的。那你知道业力是怎么修成的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业力是怎么形成的?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业要形成,这个业的内容有十种业:身业——杀、盗、淫;口业——两舌、绮语、妄言、恶口;意业——贪、瞋、痴,构成我们身口意的十种业力。

这十种业力产生有五个条件:就是事、意乐、烦恼、加行、究竟。偏重在罪业。五种具足,业的结构就成立了。这五种有一个不具足,或者两个不具足,或者是多个不具足,只要一个以上不具足,业的结构就不能成立。

业力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事。业的成立必须有所缘境,就是你杀生必须有一个对象。比方说你坐在那个地方打妄想,你很想去布施,你很想参加法会,结果你没有去,这个业不成立;你很想去骂一个人,结果你也没有去做,也不能成立。因为你没有所缘境,所以业力的成就,不管善业恶善,它必须要有一个对象,一个人、事、地、物等对象。这是第一个。

业力是怎么形成的?

第二,意乐。你必须要有一种想法,也就是要有一个造罪的动机。就是说,你是主动性地希望去做,而不是被强迫地或者无意间造作,它必须有一种主动的思想出来。这是第二个。

第三,从罪业的角度,它必须有贪瞋痴烦恼的活动,或者是三个一起活动,或者是个别的,一个两个单独地活动。总之它必须有烦恼的活动。

第四,它必须有身口的行为——加行。或者你自己做,或者你教别人去做,有各式各样的方便,就是有一些实际的行动。

第五,你必须把它做圆满,或者是过一段时间圆满。比方说杀人命断,乃至于布施,对方要接受。(文:净界法师)

业力是怎么形成的?

以上就是对业力是怎么形成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师兄有帮助。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口业,要有一颗慈悲心,正确虔诚的去修行,只有这样才是可以获得智慧和功德。

...查看更多
佛学中业力重是什么意思

业力对自己的各个方法影响是比较大的,当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好事,千万不要做坏事,虔诚用心的供佛念佛,这样都是对自己有好处的。那么佛教对业力的释义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业力的释义

一种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在道德上所产生的结果会影响其未来命运的学说。

“办事”--- 僧团按照戒律的规定,处理僧侣个人或僧团事物的各种活动,如受戒羯磨、忏悔羯磨等。

(* 印度传统宗教包括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都有业力的观念,

梵语,梵文,它是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的一种语言,也是印欧语系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性质的专门用语。)

谓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

业力的释义

《宋书·蔡廓传论》:“ 蔡廓 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

婆罗门教、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

宋 陆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 西林 袖手一炉香。”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三:“不知业力所缠,愈死且愈生,强脱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虽百死复何济?”

业力的释义

以上就是对佛教业力释义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对是有帮助。就是不管自己学不学佛就是要所做善事,坚持用心的念佛供佛,这样都是可以自在的生活,不在受到烦心的事情羁绊。

...查看更多
业力的分类

业力就是自己各个方面的所表现的能力,如果做了坏事就是不好的业,如果是做了好的事情就是善业,这些都是对自己的未来命运有很大关系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做好事,不要说恶话。下面就看看业力的解释吧!

业力的解释

1.谓行为、言语、思想等各方面所表现的能力。

《宋书·蔡廓传论》:“ 蔡廓 虽业力弘正,而年位未高,一世名臣,风格皆出其下。”

2.佛教语。谓不可抗拒的善恶报应之力。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分五道於人天,设重牢於厚地,各随业力,的焉不差。”

业力的解释

宋 陆游 《西林傅庵主求定庵诗》之二:“业力驱人举世忙, 西林袖手一炉香。”

清 谭嗣同 《仁学》十三:“不知业力所缠,愈死且愈生,强脱此生之苦,而彼生忽然又加甚焉,虽百死复何济?”

业力的解释

以上就是对业力的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师兄。对于学佛的师兄来说一定要坚持用心虚心的去求学,这样才是慢慢的开悟,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的轻松。

...查看更多
结语

佛法将此主宰轮回的动力,称之为业;造业的主人翁就是身、口、意;业有驱使造作的力量,故称业力。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分为善业、恶业、无记业,能招感三界五趣的总报者,称为引业,而令此总报体的种种差别得到圆满决定的,称为满业。业表现在外,并能示予他人者,称为表业,持续潜隐于内的业果力量,而无法表示于外,令他了知者,称为无表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