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通俗的讲无明就是不知道自己在想啥,在做啥。实际上,无明是人注定要进入的,原因在于偏见。由于无明,就自然产生命运。因为命运就是偏见造成的。避免进入无明的方法是消除偏见。见多识广无疑是较好的。但是见识再多,也不能遍历所有过程。反省是最好的办法。观察自己每一个念头而不作评价就能够使之得到真正的自由。
由虚妄分别,则有无明生起,这个说的不错!所以断虚妄分别,无明则破。实际并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叫无明的,因觉而说明,因不觉而说无明,所以无明即是不觉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会不觉呢?因妄想分别,所以不觉,因不觉,所以无明。所以破无明,必须要断这个妄想分别才行。那么有人说,因为无明,所以才有妄想分别,如果本来没有无明,就不会有妄想分别发生,所以必须先破无明,才能断这个妄想分别。这个说法看起来也有道理,因为无明与妄想分别,本身就是彼此的因果关系,所以破了无明,当然便不再会有妄想分别发生了。那么如何破这个无明,或者说如何破不觉这个情况呢?
那看起来很简单,你只要觉了,当然就破了不觉、破了这个无明了。问题是,你知道的这个觉又是什么呢?如果你知道这个觉是个什么了,那么你依此觉,你当然是可以破了无明不觉的,因为破了无明不觉,你当然不会再有任何的分别妄想发生了。所以你想要拿这个觉来破这个无明不觉,你必须要知道这个觉是什么、这个觉在哪里才行,如果你不知道这个觉是什么、这个觉又在哪里,那么你是没有办法拿这个决来破无明不觉的。那么这个觉到底是个什么呢?这个觉当然说的就是自性的意思,你见证到这个自性了,就说你觉了,你没有见证到这个自性,当然就不能说你觉了,你能够见证到自性了,那么你当然也就破掉了这个无明不觉、以及由此而发生的任何分别妄想了。但问题是,这个见证到自性,应该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
见证到自性,其实已经是果地上的事情了,果地上已经是明觉、觉明了,你还要去破个无明妄想干什么呢?那么你现在是因地的无明凡夫,你在无明住地,你就没有办法依靠本来的这个觉来破无明的,所以破这个无明,你还是要从因地的断分别妄想开始,你才能够破这个无明的,无明破了,你才能够证到这个果地觉的,证到果地觉,即是你真正的证到了这个自性本来的意思。所以,有人认为不需要断妄想分别,也能破这个无明不觉,这个想法其实是错误的。无明是妄想分别的因,但同时无明也是妄想分别的果,这个就好比是种子与现行的关系,种子起现行,种子是现行的因,但反过来,现行熏种子,现行同样也是这个种子的因。
所以当你没有办法直接去管理内在的这些种子的时候,你其实还是可以通过管理这个现行,来反过来熏修这些种子的,那么这个现行就是你的分别心,你要断掉你的妄想分别,而现起清净分别的时候,你的内心的种子就会因为你经过清净分别的熏修,而同样的变得清净起来,这样就起到了现行熏种子的效果,那么当你内心的种子完全清净以后,你现前的分别,当然也都是清净分别了,而不再会有任何的妄想分别现起的,那么这个清净分别其实就是觉、就是自性分别的意思。
...查看更多关于破无明,并不是难于登天。我们苟能猛然省悟,一切境相皆如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只一觉即可破除!晦堂借木樨花香当机点示一句:“吾无隐乎尔!”山谷便豁破无明,言下大悟!这则公案就说明了,我们的佛性时时都在放光,我们不要辜负了它,不要当面错过而不识呵!只要我们一切放下,只一觉即可开悟见性。因为无明并不是确有一个事物,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破除。无明只不过是一个妄执、妄见,只是一时昏昧黑暗,所以一觉即能破。犹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
至于“先除习气,后破无明”与“先破无明,后除习气”之争,乃是教下与宗下入手用功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宗下从第八识下手用功,先破根本无明,见性开悟,回头来再除习气。犹如伐木,先将根斩断,上面的枝叶虽还青青未死,但因根已死,不多久也就枯萎了。教下则从六识下手,故先除习气。佛说法方便圆融,无有定法,不可拘执不变。我们之所以有众生见与佛见,无不是因为我们的妄见分别未泯。我们若修道圆成了,则绝无佛与众生之见,所谓“末等于初”,“还如旧时人”者是也。尽管显大神通变化无碍,也无丝毫痕迹,这才是真正泛如来寂灭之海,得大自在者也。
性和心不可强分为二,也不可视之为一。犹如镜是性,镜与外境相对而现影,这个影就是心。影非无,但不可着实,因为外境若没了,影也就没了,这个影是虚幻的。幻影之心,时而明、时而暗、时而迷、时而解,所以叫做无明。因为明暗、迷解都是我们的妄心分别,故都是幻。既然是幻,那么这个知幻者以有相对故,也是幻。所以皆不可得。镜里面的幻影,不论其美与丑,都与镜子没有妨碍、没有关系,因为照体不动故。同理,人之身心,或圣或凡,或美或丑,不论是善、还是恶,不论是无明、还是觉悟,对于自性来说,皆没有妨碍,实在是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心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心垢与身垢不同。去身垢必经种种洗涤方法,且垢的种类不同,洗涤方法也各异。去心垢则不然,心垢无相,去心垢只要把心一转、立时放下就行了。比如:我们正起贪念、嗔念或痴念的时候,忽然把佛念一提,只此一觉,贪嗔痴就化为乌有,当下就清净了。去的固然快,但来的也快,转眼之间,又起一贪嗔痴之念,这就是妄习的力量。但我们不要因此而耽心害怕,只要我们认识清楚了,不去执取它,坚持不懈地斩断它,则一切妄心都不会污染自性。初时,我们因力量不足,有时照顾不到,观照不得力。但只要从根本上认识明白了,久久不懈地坚持做下去,自然就有转化的力量了。所以,明心见性实在是学佛的第一关键,是最最重要的。
...查看更多无明者,暗也,迷也,觉则明矣。无明指暗钝之心,梵文名阿尾拉,即贪嗔痴疑慢邪见六大根本烦恼所合成,薰习缠缚,如烟之迷目失明。考名相,无明有四种五种乃至十五种之多,分之过细,反使行者疑为实有一无明,思有以破之。不知无明即是幻心妄执,非有实体,非同物之可破。
若可破者,则破后尚有相在,如碗破,则有破碗碎片在。 此则不然,以明与暗对,不能并立,明则不暗,暗则不明。又如暗室,见光则明,光去则暗,是以无明非可言破,当云灭。
迷人转觉,迷灭觉现,即非迷人。如人入梦,不可谓醒,及至已醒,不可谓梦,以醒则梦灭也。
梦又岂可一分一分破耶,是故开觉则无明灭,未觉前仍是无明,仍是生死,惟圣凡同一有念,幻心亦同起。
所异者,凡夫不知幻心,不知觉照,缘境自缚,遂成为惑,造业受苦,落生死海。
圣人知是幻心妙用,随起随空,渺无痕迹,幻境幻心,两不可得,故超登彼岸。
吾人对境能无心,过而不留,于藏识中,种子空净,即不能成果,所谓生死种子断也。是以杀盗淫等身口七恶业肇始于贪嗔痴三意业,名曰三毒,此三毒,又始于藏识种子,此种子即系幻心执着,妄将外境攀缘入藏,积久养成。
虽种子无量,不外立我、对人、相对三种。 于是善恶顺逆,是非彼此,种种比量纷起以为因,贪嗔痴乃一切种子汇集所成以为缘,层层推进,至于杀盗淫,为集恶之大成,生死缠缚如轮以为果矣。
若知一切是幻,于因地心境双空,即不攀缘入藏,内无种子,外无诸缘,安能起发。如造爆竹,中无火药,纵有引线,亦难炸发。
至幻心之所以缘境引入者,实由迷惑不觉,认妄为真,冤枉上当,故曰无明。
《楞伽经》云,无明为父爱为母,此言生死之根,一切种子所自发,故不可以不除灭之。
...查看更多无明在佛教上一般指不明事物真相的表现。“贪嗔痴”在佛教中被称做“三毒”,而其中“痴”又被称为“无明”,它是所有烦恼的根源,因为无明,所以不明白事物背后的真相,不明白十恶业的因果,不了解轮回,不明白万物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才会做很多违犯十善业的错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贪欲……进而得到果报,这个恶果也称为业障,它更是造成我们下三恶道的因。业障重会让我们万事不顺,很难得到机遇和贵人相助而改变命运,心时常处于痛苦之中,也很难快乐。
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佛法,学佛的主要目的就是断烦恼和所知障,通过学习,我们能明白事物的真实面目,从而智慧的面对和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衷心祝愿大家通过闻思修的修习,开智慧,破无明,消业障,明事理,真正的领悟智慧人生,快乐生活的真谛。妄念不去的话,就不能打破无明。所有的法门都一样,如果没有方法对治妄念,那很难进步。妄念不需要我们去灭,它自会灭。接着又生,又灭。刹那刹那生了灭,生了灭,速度太快,我们无法察觉。在那灭与生之间,就是去念的结果,无念。
无念有多种程度。如果要得到清晰的觉知力,就必须在那无念里,冷冷的看着一切,这会生起智慧。要进入无念,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我们想要进入无念的这个想法,就形成了另外一个妄念。所以,祖师大德才会教我们要不管妄念,继续回到一个所缘点。如果修净土,就回到佛号。如果参禅,就回到话头。如果修密,就回到咒语。我这里提供一个方法,进入无念。我以佛号做为例子。念佛,不停地念,会在潜意识里种下佛号种子。这个叫做熏习种子。
当我们继续努力用功,佛号会种下很多种子。当有一天,时机成熟时,佛号会自动涌现出来。如果用唯识来说,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从第八识阿赖耶识那里把佛号执取,呈现出来。这个状况出现时,就是念佛法门里叫做工夫成片,是进入一心不乱的前门。这个时候,佛号自动涌现,不必我们去想要有一个欲望要念佛,佛号就自动念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不念而念。当我们经常进入这种不念而念的境界里,就可以体会到,没有妄念只有佛号的状况。当不念而念,渐渐不再念佛时,佛号会慢慢消失,然后会呈现出短暂的无念。一片的清清明明。在这里,体会那种觉知力,就可以打破无明。
...查看更多什么是无明?就是执一切法为真实有。认知到一切皆虚幻,这个无明就被灭掉了。“断除无明的方法”,最关键的,当然是证悟空性。证悟空性最具体的、如骨髓一般最精华的修法,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修法,不会再有其他的。